你的位置:时时彩官方购买 > 新闻动态 > 独家揭秘!信竞赛,省队名单竟暗藏玄机…学霸们靠这份证书逆袭!
独家揭秘!信竞赛,省队名单竟暗藏玄机…学霸们靠这份证书逆袭!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8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08

现状:信竞路上的犹豫和坚持

信竞体系,从CSP到省队的晋级之路,主要有三步:

▲信竞路径的初、高中大致分段

从学段来看,CSP认证初中、高中生均可参与,NOIP及后续赛事主要是高一、高二学生参与。

他行,我也行,坚持or放弃?

2025年四川省队12名同学(不含E类)入选,他们的初中毕业学校和初中阶段获得的最高荣誉如下:

展开剩余87%

2025年入选省队的同学中,初中获得CSP-S(提高级)一等认证的有7人(占比58.3%),二等认证4人(占比33.3%),三等认证1人(占比8.3%)。

初中阶段获得CSP-S高分认证,可减轻高中学习负担,也能为冲击省队不成功后,预留更多的高考学习时间,这也是近年来大量低龄学生参与CSP认证的重要原因。

回顾2024年CSP-S第二轮认证,共有来自33所初中的88名学生获得一等认证,来自71所初中学校的229名学生获得二等认证。

▲2025获CSP-S第二轮认证的初中校数量及人数

初中获得CSP-S第二轮认证后,是坚持还是放弃呢?

中考:信竞关键资源的竞争

学校选拔与学生择校焦虑

1、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带来的升学竞争

从近3年数据来看,获得CSP-S一等认证和NOIP一等奖人数逐年递增,但省队人数却逐年减少。

▲2023-2025省队人数(含E类及三分之一限制)与对应CSP、NOIP人数对比

能够培养省队选手的学校,一直集中在7、8所头部学校,高阶教练和竞赛优质资源高度集中。

▲2023-2025入选省队学校数量与对应的CSP、NOIP获奖学校数量对比

ps:每一年省队从上一年度CSP及NOIP优生中选拔,故图中省队数据均与上一年度的CSP和NOIP获奖数据对比。

由此带来的是优质学校升学机会的激烈竞争。

▲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信竞赛部分获奖学生

2、培养模式之争

从NOIP到省队,只有少数头部学校具备培养能力,这些学校又大致分为两种路径:成都七中模式和贯通培养模式。

成都七中模式:成都七中的竞赛主要在林荫校区(只有高中),所以其竞赛学生都是其他初中学校的优秀毕业生。

贯通培养模式:嘉祥、成外等民办教育集团以及天七、绵中等完全中学或十二年一贯制学校,都能够实现初、高中贯通培养,竞赛生多是从初中直升本校高中。

成都七中的吸引力毋庸置疑,贯通培养的优势也非常明显。

贯通培养可以确保生源的稳定性和教学的持续性,有利于学生的早发现、早培养,也可以减少家长的升学焦虑,同时减少学习环境变化、师资变化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
3、重点学校的升学路径

不论是成都七中还是教育集团的直升,都要经历中考这一关。

成都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25年中考升学的10种渠道:

对于希望进入具备信竞省队培养能力的几所重点学校的学生来讲,主要有以下几种升学渠道。

统招录取

按照全市普通高中统招录取方式投档。以下是成都市部分入选信息学省队学校2024年的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及位次。

指标到校生

省级示范高中每年50%以上的统招计划会分配到初中学校,获得市级指标到校资格的学生,无需参加中考。

项目班

经省教育厅、成都市教育局审批开设的特色项目班:

丘成桐少年班:成都七中、锦江嘉祥及树德中学。均面向全省,数学特长生,每校25人。

拔尖创新类项目班:成都七中的强基班(面向全市,数学+物理特长生,30人);石室中学强基计划班(数学+物理特长生,30人)、贺麟实验班(语文+数学特长生,30人)。

▲成都七中信竞赛获奖学生

抉择:升学价值的双重考量

实际的升学红利

CSP奖项尚未成为中考录取的硬性依据,但在信竞热度攀升的背景下,其已成为各校争夺优质生源的重要参考维度。初中阶段获得CSP-S高分认证,甚至以体验选手身份参与NOIP获奖,均可能成为名校招生的关键加分项。

潜在的风险警示

1、信竞学习需长期高强度投入,涉及复杂的算法与数学思维训练,若学生缺乏兴趣或天赋,易陷入“刷题黑洞”而难以突破瓶颈。

2、过度投入可能导致文化课成绩下滑,最终导致升学失利。

3、需理性投入,避免因时间管理失衡或家长焦虑,出现综合课程断层、竞赛失利的“双输”局面。

小初阶段规划建议

精准评估能力与兴趣

小学阶段:以兴趣启蒙为主,避免低龄“填鸭式”训练。

初中阶段:选择“竞赛+综合”双线并进的学校,如果不能进入成都七中,则优先考虑贯通培养体系。

选择资源稳定的学校

师资维度:选择拥有CCF认证、信竞获奖选手较多的教练。

课程维度:考察学校是否提供竞赛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平衡方案。

规避竞赛低龄化陷阱

小学阶段:以逻辑思维培养替代高强度刷题,谨慎参与选拔性测试。

中考升学:设定竞赛投入“止损线”(如综合成绩排名年级前20%、CSP未能进入第二轮提高级认证等)。

来源:早鸟部落TRI。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、科学研究、教育咨询和学业规划的服务平台。 发布于:四川省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